那天在博客上看了余华的小说《兄弟》的片断,突然想看看这本书。今天下午正好在朋友的那儿发现了这本书的下部,抱起来就看了起来。结果一看就收不住了,不
管后天考试,笔记还一页未看,也不管旁边有多少人,就傻瓜似的笑着,别人的责怪也无动于衷。两年了,看过的也就一堆电脑编程方面的书,其他的书基本没有看过。两年了,没有这种投入读书的感觉,感觉自己一会成了宋刚,一会成了李光头,自己的心随着书中的人物的命运而波动。

      
前面看着只是笑,后面看着看着就笑不出来了,想哭的冲动。余华文字很少有修饰,基本上就宋刚自杀前的那段景色描写的很凄美,别的都是白描加夸张,但没有一点做作。夸张的一看就知道是夸张,但想一想,又真实得自己都能感觉到。余华将整个中国的变化都浓缩在一个小镇里,将多少人的经历命运都浓缩在兄弟两人的身上,所以有这夸张又真实的感觉。对宋刚的感觉深刻一些,或许是作者描写宋刚的心理状况的情况多一些,或许是宋刚那种敏感又固执的性格和自己有点相似。

     
心理过于细腻敏感的人适合于倒弄点文字,或者研究什么的,但命运单单不给宋刚这么个机会,而浮躁经济下的市场需要的是刘作者那样的贩卖文字的人,于是宋刚注定的悲剧命运。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残酷的环境下,这样的人往往无法生存,为什么文革时候那么多作家自杀。这样的人对精神上的支柱过于依赖,而这种精神支柱往往是最容易被击碎的,无论这种精神支柱是爱情,理想,还是事业。这种人对事业的追求也偏重于感觉,很少用世俗所追求的金钱或名声衡量,所以这种事业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带有悲剧性色彩。

       看完了小说,写了这么篇博客,终于深深喘一口气。最近一段时间的郁闷和彷徨也豁然消散。人有的时候感情不能过于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