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因为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两级分化严重,引发了朋友圈转发斗文章大战。

一派从罗振宇的演讲中感受到了知识,力量以及趋势,另外一派则认为是忽悠,鸡汤和骗局,还有一部分吃瓜群众不知道支持哪边好,好像都有点道理,或者两边都有熟人,抹不开脸,于是作壁上观。

批评者们认为罗振宇们在贩卖焦虑,满足了一部分人试图轻松获取知识的『妄念』,和权健之流通过满足一部分人轻松获取『健康』的妄念,贩卖保健品的路数一样,差不多把『知识付费』连盆带水一起倒掉了。罗振宇们则认为批评家喷子居多,做事的人和搞评论的人,完全在两个世界,就如罗在演讲中举的那个例子,『我·妈·水测试』,真掉水里要决策的时候和假设讨论的结果完全没多大关系。

先用小刚编个故事场景来说明两者的差异:

小刚:老师,老师,我想通过网上知识付费内容学知识,靠谱吗? 老师:不靠谱,知识付费内容太碎片化,不系统,只是传播一些观点和结论。

小刚:老师,老师,我拉屎的时候,刷完了朋友圈微博,看腻了小姐姐跳舞,听点知识付费节目学点知识可以吗?老师:很好啊,学一点是一点。

批评者们多从前者的角度来说,而罗振宇们则看到的是后面的机会。现在的知识内容抢占的实际上并不是传统的教育市场,而是整个互联网内容升级的延续。这点上罗振宇非常清楚,他从来不把自己定义成教育者,而是降低姿态,以知识服务者自居。用户是老板,他好比是老板雇佣的秘书,每天整理一些资料呈现给老板。如果老板觉得太难,他就通俗点,如果老板觉得无趣,他就多讲故事,如果老板觉得有意思,想进一步深入了解,就去了解下,如果没意思也不用太有压力。

你说他们这是知识服务也好,是精神按摩也好,创业者总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如果你说精神按摩只是造成幻觉,解决不了问题,但只要用户需求进一步成熟,市场中也肯定能出现提供精神大保健服务的给你解决问题。

而批评者们说的问题虽然都有,但却往往以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开启鄙视链,鄙视用户,对提出解决方案一点益处没有。这里面有一部分是知识分子的自命清高,有一部分则是变相标题党而已,语不惊人死不休。

如果觉得现在的知识付费内容都是辣鸡,那说明竞争不充分,更应该鼓励供给者啊。辣鸡都能赚到钱,那市场就是发出『千金买马骨』的信号,自己如果是千里马还不赶紧上?

如果觉得当前这种付费模式就是健身房忽悠人的会员卡模式,那能不能搞一种新的付费模式?比如按使用时间付费?

良性的批评应该是帮助市场进行优劣淘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巴掌把市场全拍死。

有人要问,如果我认为这个市场领域本身就是一个虚妄的存在呢?比如保健品之类的。这个问题如果有说服过家人或者朋友放弃保健品的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如果你以布道者或者批评者的姿态去说服,就直接站到了对立面上,是肯定说不服的。你得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能提供替代品,如果确实没有替代品,那就权当安慰剂吧。并且你还得指望市场中的竞争再激烈一些,有没有用另说,至少别有害。鸿毛权健之流,最恶劣的地方是他们操纵公权力,虚假宣传医疗效果害人,这方面实际上是市场竞争不充分,监管机构失职导致的。

叔本华说:莫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鲁迅说,如果你相信这句话,头脑就被叔本华跑了一遍了。如果你看了罗振宇的演讲,又看了罗振宇的骗局,再看了我这篇短文,头脑就被三个人跑过了。实际上要培养自己对忽悠免疫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多让一些人的思想进来跑马。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脑袋里能容纳多种冲突的价值观,没事的时候在自己脑子里斗争一下。